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首页

为同学构造生物学的兴趣课堂——访中国高校名师奖获得者吴庆余教授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15日 16:14

  

 

在我面前,吴庆余教授说起话来轻快、通俗易懂,少不了精妙的比喻,让人忘记了他48岁的年龄。

 “我一般在上课前20分钟就到教室了,并且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总是打领带,穿的非常正式,以表示我对学生和课程的尊重……我今天晚上马上要到京西宾馆去报到,参加教育部首届高教名师奖的颁奖大会,但是我还得要给学生上完课才能走。”9月8日晚,吴庆余教授在建筑馆报告厅的外面接受了我的采访,而30分钟之后他就要在报告厅给学生讲“现代生物学导论”的第一节课了。

喜欢带领同学走入生物学的世界

我和吴教授的600多名学生一起听了“现代生物学导论”的第一堂课。

 “Welcome to the study of biology!(欢迎你们来学习生物学!)”吴庆余老师用英语向同学们问好,大家用笑声回应他。

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生命?”

 “让我们来看一幅漫画……”

 “一天一个人体所合成的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 三磷酸腺甙,腺三磷)的总量是45公斤,可能大家对此都不会相吧?”

 吴庆余教授在台上讲得兴致勃勃,台下的小听众们听得津津有味。这堂课是电子系大一新生尹皓在大学的第一节课,课后他说:“吴老师讲课,注重方法和思维的培养,我很喜欢。”经管学院大二的女生志远说:“吴老师注重引导而不是灌输。”

 “多想”是吴庆余搞好教学的诀窍。怎么把课上好,给同学讲些什么东西,怎样让同学们喜欢这门课程……吴庆余的脑子里总是在盘旋着这些问题,白天想,晚上也想,甚至有时候会想得失眠。

 不止是想,还要多花“笨功夫”。为了给学生“一杯水”,吴庆余尽力去寻找“一桶水”。国外最新最好的教材,他已经买了好几十本,平时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研究。

 以“现代生物学导论”这门课程为例,该课程从1997年就开始由吴庆余教授等人主讲,但是每次吴教授都要把讲义都在前一次的基础上有所改进,还要根据学科和时代的发展把新的东西补充进去。1997年有180人选修了这门课程,这个学期已经有1200名同学选修了这门课程,所以上课的地点不得不搬到了建筑馆报告厅。

 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给学生讲课是吴庆余授课的有一大特点。他说:“一个科研做的好的人来做教学,就有基础,一定要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教书匠似的教学和照本宣科似的教学不会有好的结果。我在国内外都有一些研究项目,经常还有SCI论文发表,这对我的教学都是很好的支持。另外,上课的时候要讲自己做研究的经历,要用自己切身的体会来感染学生,大家才会有兴趣。”

 从1985年开始在大学的讲台上执教,吴庆余教过的学生连自己也数不清。这学期,除了“现代生物学导论”,他还有一门“生物技术前沿”课以及一门新生讨论课需要他来组织,还有1名硕士生、7名博士生和一位博士后需要他的指导,虽然教学任务这样繁重,但是他还是精心准备每一次课程,他说:“给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讲授最精彩的课程,是我的荣幸!”

他编出了中国第一部全彩色大学基础生命科学教材

在《现代生物学导论》的课堂上,每个同学手里都有一本彩色的教材《基础生命科学》——这是中国第一部全彩色大学基础生命科学教材,主编者就是吴庆余教授。

 回忆起这本教材的诞生,吴教授说:“我第一次赴美是在80年代。那时候对于美国的大楼我并不感到羡慕,对于他们的立交桥也不感兴趣,但是最令我羡慕的是他们学生物的学生,每个人的手里都有好几本全彩色的教材,我就想我们的同学们什么时候能够用上这样的教材呢?”

 1988-1990年在美国Wiliam Paterson大学和1993-1994年在美国Arizona State大学的研究,使得吴庆余深感国内生物学教材的落后。回国之后,这件事情一直在吴教授的心里压着,1999年,吴教授开始着手编写这本全彩色的《基础生命科学》,一干就是4年。回想起那段日子,他说:“说实在的,我编到后来就有点后悔了,因为太累太苦了。”

 苦心人,天不负。2002年5月第一次印刷1万册,5个月就销售一空,印刷厂又紧急加印3万册。但是同时,吴教授却因为过度劳累导致冠心病发作住进了医院。

 翻开这本教材,从书的目录上,我们就看到了色彩鲜艳的插图,在书的前言里,吴教授这样写道:“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教材有利于大学生尽快自主地掌握相关知识甚至是深奥的知识。为此,本书尽量应用通俗性语言并配合582幅插图,以减少过多费解的文字性描述。”

 这些图片之中不仅有照片、绘图,还有漫画、卡通画,在介绍基本的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还特别介绍了一些著名科学家的实验设计和研究经历。在每一个章节的后面,还附带了相关网站的网页,提供给有兴趣钻研的同学一个更加庞大的知识库。

 吴教授说:“就好比我们过去有黑白电视,现在造出了彩电,我对这本教材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正在改编出第二版。现在的社会多彩多姿,是争夺眼球的时代,我们的教材要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兴趣。而且,我们这本教材的价格是7美元,国外同类的教材是70美元,我们的学生要买,还可以享受七五折优惠。”

兴趣教学是他的圆心

 “关键的最主要的是要把课上好,同学满意,下课之后大家都热烈的鼓掌,这是最主要的,是否获得这个奖,只要自己在过程当中努力去做了,自己就满足了,获奖并不是重要的。”在获知自己获得“中国高校名师奖”之后,吴教授这样说。

 其实平常吴教授也是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三肩挑”。继任生物系主管教学的副系主任之后,去年年底又担任了生物系党委书记的工作。从事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教学与研究20多年的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2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5项、国家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1项等。他已经出版教材三部,在国内核心刊物和国际SCI刊物上共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就在他9月9日上午刚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庆祝教师节和颁奖会议的同时, 下午又请假赶到昌平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第二轮答辩。

 他说;“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这三部分对于我个人来说,教学是最基本的工作,在大学里做教师,要有老师的资格,首先要上好课,要不然你就不能以教授的头衔和名义在这里做科研、搞管理服务工作。”

 尽力给学生兴趣教学,这种观念的形成与吴庆余生物学的学习和研究经历是分不开的。

 吴庆余这样描述自己对于生物学兴趣产生的过程:“读书的时候并不是一下子对生物学就那么热爱,但是学了以后,特别是自己参加了一些研究,有了切身的体会之后才有了浓厚的兴趣。” 还是在学生时期,一次吴庆余改进了相关的实验方法,第一次在国内的一家期刊上发表了半页纸篇幅的研究论文,拿到了50元的稿费。

 “当时我兴奋得一夜没有睡着觉。学习的时候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特别是有所成就的时候,你真正的是感到你热爱这个学科,这些年我搞这些研究让我越来越热爱他,让我放弃它是绝对不可能的。”

 吴庆余则说:“就像庄稼汉一样,你可以把牛牵到河边去,但您不能强按着牛头让它喝水。我希望在结束这门课程之后,我的同学像我一样热爱生命科学,我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 甚至为了积累教学图片,他喜欢上了摄影:“我的教材和讲义中有很多插图,好多都是我自己拍的,所以我要学摄影。我还特别买了一个非常好的相机。”每次有出差的机会,或者是去野外,甚至到公园去,他都要带上相机,为自己的课程和教材拍上几张照片。今年春天,为了拍摄中关村黄庄广场的那个DNA双螺旋模型,他前后两次前往拍摄,甚至躺在地上举着广角镜头去找角度。

 “中关村是什么地方?是IT产业最为集中和兴旺的地方。那为什么要在广场上放一个DNA双螺旋模型而不放一台电脑或者是电子的模型呢?”他说:“同学们不一定要在课堂上回答我,但是一定要让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

吴庆余简介:男, 1955年7月出生,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从事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教学与研究二十多年,1988-1990年赴美国Wiliam Paterson大学从事细胞异养转化和相关代谢研究,1993-1894年在美国Arizona State Univ.进行了Synechocystis 6803 DNA 体外重组和光系统蛋白组分及其装配的研究。

 1985年起走上大学讲台,近年承担的主要教学课程包括“生物技术前沿”和“现代生物学导论”等。已经出版教材三部,在国内核心刊物和国际SCI刊物上共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

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2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5项、国家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1项、大型企业横向基金项目2项,另外主持国家973子课题2项和国家863课题1项。

 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研究成果奖、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容闳科技教育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钢教育基金会全国高校优秀教师特等奖等。(新闻中心记者 周襄楠)

(编辑:英子来源:)